网上营销新观察 >> 营销人评论 >> 北京互联网法院如何应诉及网上庭审
Web 站内
北京互联网法院如何应诉及网上庭审

2021年3月4日,我作为被告在互联网法院出庭。本文记录了北京互联网法院如何应诉及网上庭审。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冯英健”。原文见:你让我成为被告,这次是在互联网法院 https://mp.weixin.qq.com/s/J_FjEmsQ97DGJcjwH2q1ZQ

【以下为原文】

结论:你让我成为被告,我不怪你。作为被告,我觉得这起在北京互联网法院网上审理的网络著作权纠纷案,还是有一些特点,不妨跟大家简单聊聊。

2021年4月19日下午,我收到一封电子邮件,是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PDF文档)。判决书的结尾是: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受理费25元由原告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这意味着,历时2个月的互联网法院诉讼审理告一段落。在这个因一幅图片带来的著作权纠纷案件中,我是被告。因为提供大学生网络营销教学实践活动网络平台,这几年数次为大学生的“网络侵权”而背锅,作为多年来一直被侵权的人,竟然时不时出现在法院的被告席上。尽管原被告身份的转变有些魔幻,不过判决结果都是一样的:以对方败诉我方完胜而结束。

其实,无论被侵权还是侵权,都不是我所愿意看到的;无论胜诉与败诉,也都不是我所希望的结果。无论作为原告还是被告,无论是人民法院还是互联网法院,因为著作权纠纷而打官司,心情总是很沉重。我只希望,没有这个过程,也没有任何结果。正如曾在一篇公众号文章中所写:“胜诉了,能力秀人却心情沉重!”。

不喜欢归不喜欢,该面对的还是无法回避。

1.谁让我成为被告?

2021年2月24日下午,我收到一封电子邮件,邮件主题是“北京互联网法院文书送达通知”。文书中民事起诉状的大致内容是,未经许可,原告李某的一幅图片(也就是那种随手可拍的知名旅游景点大门的照片)被上传到梧桐子网站的某个网页中,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获得报酬权。因此索赔10000元。开庭日期定为2021年3月4日上午9:30。

索赔,是此类所谓网络著作权诉讼的核心。原告提供的公证书表明,同一副图片涉及到285个网站/网页侵权,这就意味着,为了一幅普通的照片,将产生285个诉讼案件。需要多少个法官花费多少时间审理这些案子实际造成的社会成本是多少,我不得而知。

收到起诉状之后,立刻着手分析案件,查找文章发布者的信息。最终查明的用户信息是:渤某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012级学生某某于2015年某月某日发布的文章。6年前用户发布的信息,到现在还被人盯着……

网络平台上用户发布的内容涉嫌侵权,如果对方以索赔为目的,通常的套路是起诉网站运营者而不是信息发布者,尽管梧桐子网站每个网页内容下方都有明确的说明:“内容由用户发布并承担相应责任,如需协助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所以,任何一个用户发布的内容涉嫌侵权,作为网站平台的负责人,我都可能成为被告。

你让我成为被告,我不怪你。况且,为参加实践活动的大学生提供必要的保护也是我的责任。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只是希望,如果“你”从本文中发现你的影子,请在日后的工作中多一些版权意识,提醒自己做一个严谨的信息传播者。

2.在互联网法院如何应诉、如何庭审?

由于这是首次收到来自互联网法院的诉讼文档,此前听说过互联网法院但并未做详细了解,这一次,不得不深入了解一下互联网法院到底是怎么回事,又如何参加互联网法院的诉讼流程。根据邮件的说明,注册并登录北京互联网法院电子诉讼平台,填写个人信息,经审核后即可进入案件中心查看相关案件。

接下来,将事先准备好的答辩状和证明材料电子文档上传,即可等待正式开庭。有必要说明的是,这个案件从2月24日送达通知到3月4日开庭,期间只有7天(5个工作日),而且春节假期刚过,又在疫情期间,高校还未开学,准备应诉材料的时间非常有限。好在,重要的证据都按时提交了。至于信息发布者的身份确认,在这个特殊时期,实在难以做到,只能将该学生的注册信息提交到诉讼平台。这一点,庭审时也成为原告提出的问题之一。

2021年3月3日,提前下载了互联网法院的手机APP,经过简单调试,即可等待开庭。这个网上法庭其实很简洁,身份认证后进入即可。3月4日上午9点,准备好三脚架,将手机调整到合适位置,进入网上法庭。在等待期间,除了我自己,其他什么也看不到。9点30分左右原告出现在画面中,9点45分左右,出现法官的身影,大约10点左右,庭审正式开始。

网上庭审的基本流程和人民法庭大致相当,法官询问是否同意和解、双方陈述诉讼请求、确认或质疑证据等等……大约半个小时后,庭审结束。法官提醒,需要补充的证据材料必须在3天内提交。再然后,就是本文开头介绍的,2021年4月19日收到了互联网法院的判决书电子文档。此案到此结束。

3.再说两句:关于网络图片侵权

上述涉诉侵权的图片,是一幅沈阳故宫大门的普通照片,至于沈阳故宫是否授权原告拍照并作为版权图片索赔,我们不得而知。可以合理推测的是,到目前为止,网络图片索赔产业仍然来势凶猛,使用网络下载图片一不小心就会中招。连人民日报都曾在2019年4月11日的微博中发出“不敢配图”的感叹,作为普通用户,在专业的索赔专家面前更是毫无招架之力。所以:

(1)远离网络侵权陷阱:公开发布的信息中尽量不要使用网络图片,尤其是高清晰度的、看起来拍摄比较专业的图片;

(2)自备图片素材库:可能有用的、暂时没用的、临时抓拍的,随手拍来皆素材,除非专业作品,其实没人在乎你的图片是否精美,只要与文字内容协调,丰富文章信息即可。

愿网络信息更美好,愿此生不再上法庭。

冯英健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
避风港原则与网络侵权及维权,多了解点是必要的! 2016-12-29
这场官司,现场直播且当庭宣判! 2017-09-21


来源:www.marketingman.net 作者:营销人 时间:2021/5/4 9:47:14

关于网上营销新观察| 网站地图| 本站动态| 媒体报导|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 冯英健的博客文章
网上营销新观察版权所有